服务热线: 010-82349466
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 传真:010-82349418
  • 电话:010-82349466/9931/9293
  • 服务邮箱:order@ulab360.net



Lumit®Anti-Tag PPI 技术用于监测KRAS与cRAF的相互作用KRAS 是RAS 超家族成员,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和增殖。KRAS 通过与GDP 和GTP 的相互作用分别切换非活性和活性状态。这些转换受鸟苷酸交换因子(GEFs)和GTP 酶激活蛋白(GAPs)调控,GEFs 促进GTP 结合,GAPs 水解GTP 并重启循环。KRAS 是人类癌症中最常发生突变的致癌基因之一。最常见的突变发生在12、13 和61 密码子,这些突变被认为会干扰GAP 介导的水解作用,导致活化KRAS 的积累。本文描述利用蛋白标签的Lumit® 蛋白相互作用免疫检测来监测KRAS与效应蛋白c-RAF 的相互作用。该技术还可应用于:监测 KRAS 突变体和 RBD-CRAF 之间的相互作用监测酪氨酸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监测 PROTAC 介导的二元和三元复合物形成E3 连接酶 Cbl-b 的自泛素化.Lumit® Anti-Tag PPI技术Promega推出革新的Lumit® Anti-Tag PPI技术,用于快速进行生化水平的蛋白相互作用或蛋白小分子相互作用检测,拥有以下核心优势:1操作简便,2小时内快速完成检测2兼容384孔板高通量筛选3均质的生物发光法,线性范围更宽01Lumit® Anti-Tag PPI...
发布时间: 2025 - 09 - 15
浏览次数:7
细菌是一种具有侵略性的生物,它们已经进化出了一系列严酷的策略来杀死和抑制竞争对手。这些策略中最极端的一种是细胞主动分裂并死亡,以释放大量的毒素来杀死其他菌株。虽然我们知道一些细菌会这样做,但这种行为是否具有普遍性还不得而知。近日,发表在《Current Biology(当代生物学)》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和生物化学系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细菌大战中,为了打败竞争对手,交战的细菌会进行大量自杀性攻击。这项研究表明,在细菌战场的某些区域,几乎所有的细菌都会杀死自己,从而产生大规模的同时攻击。图片来源:Current Biology自杀行为在自然界中非常罕见,很难理解它们为什么会进化。这项研究表明,数以百万计的细菌会同时进行自杀行为。此外,在所有研究得充分的细菌中,也存在这种情况,如常见的肠道细菌大肠杆菌。这一发现与群居昆虫、蜜蜂和蚂蚁的行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昆虫也会对入侵者发动大规模的自杀式攻击。图片来源:Current Biology研究第一作者、牛津大学动物和生物化学系Elisa Granato博士说:“在这些攻击中死亡的细菌数量之多令人惊讶。但我们这项研究解释了它们这样做的原因:当细胞无论如何都要被竞争对手的毒素杀死时,它们就会放手一搏,进行自杀式攻击。这是细胞的最后一次攻击,是在死亡前发动的强大反击。”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使用3D延时荧光显微镜观察...
发布时间: 2020 - 06 - 09
浏览次数:121
●2203-2020林奇综合征宣传日:什么是林奇综合征?lynch-syndrome-awareness-day林奇综合征导致多种癌症的高发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是一种因胚系突变导致至少一个DNA错配修复基因(DNA mismatch repair, MMR)失活,从而引发的家族性遗传病。携带有林奇综合征缺陷的人有罹患多种癌症的高发风险,尤其是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据推算,约每300人中就有就有一个林奇综合征缺陷携带者,然而遗憾的是公众对此家族性遗传缺陷了解并不多。      林奇综合征可以通过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或者对DNA错配修复蛋白做免疫组织化测试学(MMR-IHC)来筛查,并帮助更进一步的诊断。现在基因测序技术使得对MMR基因的测序确认变得原来越容易,然而,林奇综合征的遗传基础及其临床相关性是近些年才被发现的。远在基因测序方法被应用于临床诊断之前,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市的一名女裁缝就仅根据自己的家族史就准确地预测了自己的林奇综合征:19世纪末,她在与阿尔弗雷德·斯科特·沃辛博士(Dr. Alfred Scott Warthin)交谈时表示,由于她的很多家人都死于几种特定的癌症,她相信自己也会走上同样的道路。几年后,她不幸地证明了自己是对的。      沃辛博士...
发布时间: 2020 - 03 - 24
浏览次数:334
电子显微镜下的假单胞菌细菌。图片来源:MPIIB / Volker Brinkmann近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学研究所(MPIIB)的科学家们发现,人体具有一个特殊受体,它虽然不能识别细菌本身,但可以很好地监视细菌间的通信,持续监测感染动态,当有大量细菌存在以至于分泌出被称为毒力因子的致病物质时,该受体会向宿主发出调整免疫反应的信号。细菌病原体与其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看作是一场“军备竞赛”,其中每个参与者不断地响应来自伙伴的进化策略。就我们环境中的机会性病原体而言,这一感染的关键门槛特别高:只有当以非常大的数量出现和/或形成致病物质时,它们才能让人患病。细菌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发动攻击呢?研究发现,它们通过称为“群体感应”的小分子相互交流。只有当假单胞菌达到相对足够的丰度时,它们才会产生引发疾病的物质和粘液分子,这些物质保护它们抵抗抗生素和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对于细菌来说是有意义的,因为如果它们不需要粘液和毒力因子,那么产生这些物质仅仅意味着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另一方面,对细菌而言,在发动实际攻击时,能量消耗是值得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功感染宿主并将其用作繁殖地。该研究第一作者、牛津大学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的组长Pedro Moura-Alves解释说:“通过这种监测活动,人体可以在需要抵御这些细菌侵袭的时候激活...
发布时间: 2019 - 12 - 25
浏览次数:139
Copyright © 2005 - 2013 北京照生莱博商贸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