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10-82349466
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 传真:010-82349418
  • 电话:010-82349466/9931/9293
  • 服务邮箱:order@ulab360.net



维生素C通常只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动物性食物基本不含维生素C,各类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就是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比如柑橘、番茄、草莓和绿叶蔬菜等。我们都知道维生素C有很多作用,比如其能增强免疫力促进矿物质吸收、抗氧自由基和抗氧化,而且其还能促进机体胶原的形成;而缺乏维生素C会引发坏血症;近年来,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维生素C其实还是很多不为人知的功能2017年爱荷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高剂量的维生素C或能选择性地杀死试管中和小鼠体内的癌细胞[1];同年,刊登在Oncotarget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索尔福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相比诸如2-DG等药物而言,维生素C能以10倍的高效率来有效阻断癌细胞的生长[2];还有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C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或会使得抗癌的疗效增加100倍[3]。2017年8月,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在Cell杂志上刊文称,维生素C能够促进白血病干细胞死亡,有望用于治疗白血病[4];近日,来自中国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指出,维生素C能够抑制肿瘤干细胞的产生[5]。2019年5月,来自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Nature Reviews Cancer杂志上发表文章表示,利用高剂量的维生素C或能靶向作用癌细胞的三大弱点,进而治疗癌症,即癌细胞的氧化还原不平衡、表观遗传重编程机制和氧感知调节机制[6]。说了这么多,大家肯定以为维生素C功能强大,能给机体健康...
发布时间: 2019 - 06 - 19
浏览次数:127
科学家们知道年龄和体重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这就意味着,地球上一些最大、寿命最长的动物(比如说鲸鱼),应该罹患癌症的风险极高。然而结果却恰恰相反,这些动物并没有发展或死于这种疾病,大象和恐龙的近亲鸟类也是如此。北亚利桑那大学信息、计算和网络系统学院的助理教授Marc Tollis很想知道其中缘由。Tollis领导了一个由来自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马萨诸塞州海岸研究中心和全球其他九家机构的科学家组成的团队,研究鲸类动物潜在的癌症抑制机制,包括鲸鱼、海豚和江豚在内的哺乳动物群体。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Carlo Maley教授是一位进化生物学家,他也是这项新研究的资深合著者。Carlo MaleyTollis说,这项研究发现,大自然以无数种方式在生命树中战胜了癌症,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帮助找到预防人类癌症的潜在新靶点。比如说,可以借鉴鲸鱼的蛋白质来阻止细胞的增殖,从而开发出能缩小人体肿瘤的药物。细胞分裂在生物中是正常的,体细胞或体细胞突变也是正常的。大多数时候,体细胞突变是无害的,或者身体能够修复这些突变。但一旦出现异常,就会导致癌症。除此之外,癌症变得越来越复杂。尽管对所有类型的癌症和所有类型的生物体做了研究,但仍然发现问题比答案多。年龄和体型也是众所周知的患癌危险因素。Tollis...
发布时间: 2019 - 05 - 16
浏览次数:161
中国人喝起酒来是很野的。逢年过节、亲友相聚,要喝;升官、发财、结婚,也要喝;失恋、失意、失业,更要喝。这样一看,似乎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都有喝酒的理由,总之喝就对了。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了全球酒精与健康报告[1],指出全球每年约300万人死于饮酒,平均每20个死亡的人中间,就有1人是因为喝酒死亡的。更重要的是,全世界喝酒人数都呈现下降趋势,但中国人喝酒的趋势却在不断上升。其实很多喝酒的中国人都知道,酒精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认为这些危害离自己还很远,WHO的数据也好、权威期刊的科学研究也好,这些都是外国人的数据和结论,和中国人没什么关系。 然而,在最新一期的顶级医学期刊Lancet上,刊登了一篇和饮酒有关,并且是以中国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北京大学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发现,对于中国人来说,不管喝多少酒,不管喝酒会不会脸红,只要喝酒了,都会导致血压增高以及中风风险上升[2]。 在亚洲地区,有些人会喝了酒之后会明显地脸红,而另一些人却不会,看上去对酒精的反应没有那么强烈,这一现象令研究人员非常好奇。这些特征在中国人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这也是为什么本次实验会在中国部分地区进行。 本期Lancet上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记录了人群的饮酒量和其他特...
发布时间: 2019 - 04 - 26
浏览次数:117
樱桃大小的“人造心脏”当地时间这周一,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3D打印技术,造出一颗mini版“心脏”,更惊喜的是,这一“人工心脏”具有细胞、血管、心室和心房。虽然这一人工心脏很小,类似于兔子心脏的大小,但是科学家们希望沿着这一突破,未来有一天能够研发出适合临床移植的“人造心脏”,以及能够契合、修复有缺陷心脏的“补丁”。团队负责人Tal Dvir表示,过去已有3D打印心脏的尝试,但是并不能包含细胞或者血管。现在,这一成果是“重大医学突破”,有望变革器官移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期刊。https://doi.org/10.1002/advs.201900344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移植手术是病情严重患者唯一的退路,但是捐赠者(器官来源)有限。即便配型成功,异体移植还面临着免疫排斥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些难点,团队负责人Tal Dvir选择以患者自身的脂肪组织为“墨水”,进行人工心脏的打印,这可以消除外源植入物被排斥的风险。3D打印心脏的过程图首先,研究团队会对患者的脂肪组织进行活组织检查,分理处其中的细胞,将它们重编程成多能干细胞。同时,利用细胞外基质(主要是胶原蛋白、糖蛋白)合成个性化的“水凝胶”。这些水凝胶会给多能干细胞提供良好的发育环境,促使它们分化成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随后,他们结合CT扫描、...
发布时间: 2019 - 04 - 22
浏览次数:232
Copyright © 2005 - 2013 北京照生莱博商贸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