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减肥长寿抗衰老?它们打着保健品的幌子只为赚钱!吴昕在《我们家的闺女》综艺上狂吃保健品的样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第一集节目中,她一口气吃了9种保健品,包括美白的,抗氧化的,延缓衰老的,护眼的,补充钙铁锌硒维生素的……这种夸张的做法惊呆了网友,却也反应出现代人对自身健康的担忧,高强度的现代生活下,人们会拿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进行养生保健,而一些人则趁机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狂赚黑心钱。这些年,我们被各种养生概念和保健品收割,包括前阵子曝光的权健和无限极在内企业,打着防癌、抗衰老、减肥的概念,将所谓的“保健品”高价出售,让我们一次次交了“智商税”。然而还有许多保健概念虽然已经被科学证伪,但仍然有许多人还深信不疑。下面就细数一下那些年骗过我们的保健品或者养生概念吧!被罚上亿美元的“酸碱论教父”相信各位一定听说过“酸碱体质”这样的概念,这个概念来自美国人罗伯特·杨(Robert Oldhan Young),此人出生于1952年,1999年他获得了克莱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并且发表著作《酸碱奇迹》(The pH Miracle)。这套丛书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了人体酸碱平衡的理论,认为红肉、糖类、鸡蛋、奶制品、酒类、咖啡等都是酸性食品,而蔬菜、鱼、五谷杂粮等都是碱性食品。过多的食用酸性食品会造成酸性体质,酸性体质则是疾病的温床,而碱性体质则有利于保持健康。之后国内也掀起了“推碱抗酸”的...
发布时间:
2019
-
01
-
28
浏览次数:148
对于辣味爱好者而言,如果有一种辣辣的番茄,是不是感觉也很美?巴西维索萨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就打算利用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让番茄也产生辣椒素。他们最近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上发表了这一观点。番茄和红辣椒,这两种颜色鲜艳的蔬菜常作为西餐的配菜,也是中餐喜欢用的原材料。不过,它们除了颜色相同,似乎并没有共同之处。其实,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红辣椒还是番茄的远方亲戚,分享着一些共同的DNA。在1900万年前,番茄和辣椒有着共同的祖先,不过之后开始分离。番茄种植起来比较容易,果实肉质多浆,富含营养物质;而辣椒在种植上比较困难,并逐渐产生辣椒素,以抵御掠食者。对于辣味爱好者而言,如果有一种辣辣的番茄,是不是感觉也很美?巴西维索萨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就打算利用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让番茄也产生辣椒素。他们最近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上发表了这一观点。当然,他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你增加一道菜,而是基于商业目的,让辣椒素的大批量生产变得更加容易。辣椒素这种分子具有营养价值,可作为抗生素,常用于止痛药和防狼喷雾。维索萨联邦大学的植物学家Agustin Zsögön表示:“改造番茄的辣椒素遗传通路,将让这种化合物的生产变得更简单、更便宜,这将带来许多有趣的应用。我们已经有了足够强大的工具,可改造任何物种的基因组。不过挑战在于到底要改造哪...
发布时间:
2019
-
01
-
21
浏览次数:123
对于特定的事件或活动,我们每经历一次,幸福感就会减少一些。这种现象被称为享乐适应。但是根据即将发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施”,也就是“给予”所带来的幸福感是这个规则的例外。在两项研究中,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心理学研究员Ed O'Brie与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Samantha Kassirer发现,与重复得到礼物相比,将礼物给予他人所带来的幸福感不会消退,或者下降得也会更慢。O'Brien解释说:“过去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要长时间保持幸福感,我们需要从正在经历的事情中脱离出来,去体验一些新的事物。但我们的研究表明,经历的事件类型可能比我们过去认为得更重要,即重复地给予。即使以相同的方式给予相同的人,也会使人持续地感到相对的新鲜与愉悦。”在一项实验中,大学生参与者连续5天中每天收到5美元,他们被要求每次都把钱花在同样的事情上。研究人员随机安排参与者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或别人身上,比如把钱放在同一家咖啡馆的小费罐里,或者每天在网上向同一家慈善机构捐款。参与者在每天结束的时候都会反思他们的消费体验和整体幸福感。来自于96名参与者的数据显示出一个清晰的模式:他们一开始自我报告的幸福感水平相似,而那些为自己花钱的人在五天时间里幸福感稳步下降。但是对于那些把钱给别人的人来说,幸福感似乎并没有消失。连续的第五次给予,愉悦感与刚开始时一样强...
发布时间:
2018
-
12
-
26
浏览次数:95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的作息已然构筑在人为划分的白天和黑夜上,以适应夜班、通宵、或因各种原因成了“空中飞人”。众所周知,这样一定会影响我们体内的生物钟(昼夜节律),对健康造成威胁。如果我们篡改自己的昼夜节律,我们的健康也会被篡改。昼夜节律控制着我们的新陈代谢,甚至可以说体内所有器官的功能都受其影响。然而,如果我们经常不遵守自然的昼夜循环,比如工作到深夜、长途旅行,或在黑夜中花过多时间看明亮的屏幕,我们的生物钟就会发生紊乱。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Scripps研究所和日本名古屋大学合作完成的一项新研究确认了一种关键机制,它将昼夜节律失调与更高的慢性病风险联系起来。该研究近日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研究通讯作者、南加州大学神经学、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科学教授Steve Kay说:“流行病学研究持续不断地揭示出现代生活方式与我们体内生物钟越来越多的关联,当这两者发生冲突时,就会导致肥胖症和乳腺癌等疾病的发生。”他补充说:“这项研究已超越流行病学,它揭示出一种蛋白质在昼夜节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并解释了生物钟紊乱如何导致疾病。”打破微妙的平衡在研究中,研究团队关注于一种在细胞核中发现的蛋白质HNF4A。过去的研究认为该蛋白质参与肝脏、肾脏和大肠的早期发育。当研究人员分析小鼠和人体组织中采集的肝脏和结肠细胞时,他们发现HNF4A以非常复杂的方式与这些细胞的生物钟相...
发布时间:
2018
-
12
-
17
浏览次数:113